2013年9月26日,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美伊关系等问题等接受《解放日报》采访(见《解放日报》2013年9月26日第7版),全文如下:
错过“邂逅”,美伊和解尚需时日
24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首秀”,表示伊朗愿意推进伊核问题对话,与美国和解。而就在数小时前的同一讲坛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中东政策的演讲中提到伊核问题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将试图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该问题。美伊这对37年的“老冤家”近期互动频频,引起国际社会对于两国关系破冰的猜想。不过,令观察人士失望的是,两国总统并未实现猜想中的“鲁奥会”,甚至没能在走廊中“偶遇”。这似乎暗示着双方和解难以一蹴而就的现实。
伊朗核心立场未变
本次发言是鲁哈尼今年6月当选后首次以总统身份在联大演讲。他之前曾担任伊朗核谈判首席代表一职,对西方的态度比较温和,与前总统内贾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指出,过去的8年,伊朗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国际制裁下的经济也日趋困难,这是今年大选中改革派的鲁哈尼能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许可下当选的大背景。
鲁哈尼当选后即大刀阔斧地改善同西方的关系,包括将掌握核计划的权力从强硬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手中转到温和的外交部那里。而美国也投桃报李地通过“阿曼渠道”对伊朗伸出了橄榄枝,从原来要求的伊朗“完全放弃铀浓缩”上退了一大步。因此,可以说美伊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正在接近。鲁哈尼在演讲中表示,“我们与美国领导层有着相同的政治意愿”,希望达成双方和解的框架。伊朗国内有分析指出,鲁哈尼在铀浓缩、对以态度等核心问题上与内贾德并无太大不同,但他善于用更理性、更为西方接受的措辞表达立场,这无疑为他在西方的形象大大加分。
奥巴马依然有顾虑
而美国对伊朗态度的变化是受到多重因素触动之下产生的,最直接的就是近期的叙利亚问题。伊朗是叙利亚政府的铁杆盟友,此次叙利亚以“化武换和平”的方案最初就是伊朗提出的,也是伊朗出面说服了巴沙尔接受这一提案,为奥巴马保存了面子,伊朗对于叙利亚问题的影响由此凸显。而奥巴马政府也认识到,在伊拉克撤军、巴以和平谈判等问题上,美国都需要伊朗的合作;或者说,奥巴马要成为他期望的“和平总统”,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对手伊朗的帮忙。因此,借着温和派的鲁哈尼上台,美国也希望利用这一机会打开两国关系的僵局。
美伊关系和解的“窗口”虽然已经打开,但奥巴马对于过快与伊朗走近却还有不少顾虑。这其中包括老盟友以色列的强烈反对和国内犹太院外游说集团的压力,还有对伊制裁法案这座“大山”挡道,甚至美国在中东的另一个重要盟友沙特对此的态度也还未知。因此奥巴马在讲话中并未提及放松对伊制裁,并要求伊朗近期的缓和言辞必须配以相应的可信行动。显然,奥巴马并不想被认为在对伊关系上走得太快。
美伊会否单独接触
外界一度猜测,美伊两国总统可能借联大午宴“邂逅”并有所交谈,但鲁哈尼最终选择错过午宴。伊朗官方媒体报道,午宴上供应酒精饮品,总统不便前往。
然而,路透社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伊方表示没有准备好,美伊交流一事有些“复杂”。
鲁哈尼晚些时候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坦言他和奥巴马未能在联大会议期间碰头。按他的说法,双方“没有充足的时间切实协调这次会面”。
就美伊关系走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表示,和解的关键在于建立互信,毕竟这是两个交恶了37年的老敌手,双方都很难轻信对方的善意。不过,对于鲁哈尼“错过”午宴,未能与奥巴马见面一事不必过分解读,伊朗并不愿意在宴会上进行类似会谈,而且以往伊朗总统也常常缺席类似的宴会、文艺演出等场合。值得关注的是美伊是否会在现有的伊核6+1谈判渠道外单独接触。尽管两国已经否认就伊核问题进行单独谈判,但双方之间还有很多其他历史遗留问题,如美国如何处置伊朗在美被冻结的资产等,这些事情还是可以谈的。专家认为,美伊未来会继续在核问题上讨价还价,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尚需时日;而两国的对峙则会在近期有所缓和,尽管短期难以出现突破。
(记者 王少喆)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