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研究简报》第259期—外部冲击加剧阿拉伯国家经济失衡
发布时间: 2023-05-13 浏览次数: 10

外部冲击加剧阿拉伯国家经济失衡

 

原文信息

【标题】How Global Economic Shocks Worsen Arab Inequalities

【日期】May 3, 2023

【机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链接】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23/05/03/how-global-economic-shocks-worsen-arab-inequalities-pub-89617l

 

编译信息

【译者】丁隆、杨竞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期数】第259

【日期】2023513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经济动荡对阿拉伯国家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通货膨胀上升、不断增长的债务水平、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的资本流出,以及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波动等。多边主义受到内部侵蚀,如果没有强烈的全球政治意愿,将难以找到解决方案。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对于全球经济和阿拉伯经济发展都是危险的逆流。

国际油价对阿拉伯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油价波动不仅影响产油国,还对依靠侨汇收入的国家带来影响。虽然许多阿拉伯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增长,前景乐观,但中东北非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未得到改观。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阿拉伯国家失业率持续上升,埃及、约旦、黎巴嫩、苏丹和突尼斯等国家承受着全球经济低迷带来的压力。

阿拉伯世界人口年轻,每年都有大批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市场却萎靡不振。尽管过去二十年贫困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有所缓解,但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侵蚀了部分发展成果。

油气收入和侨汇收入对阿拉伯经济影响依旧显著,而这些收入受到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直接影响,与中国、欧盟和美国经济状况紧密相关。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导致需求下降、外资减少,对阿拉伯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旅游业在疫情前占埃及国内生产总值近10%,是重要的外汇来源之一,为近700万人提供就业,疫情对埃及旅游业带来严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2.9%2024年为3.1%。这样的增长已属不易,但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俄乌冲突、高通胀、银行业危机、科技公司裁员等因素使世界经济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发达经济体强有力的政策下,通胀峰值或已过去,这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粮食依赖进口的阿拉伯国家,通胀率依然高企。

资本出逃影响阿拉伯经济。为遏制通胀,美国持续加息,导致热钱撤离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美元贬值有助于减缓一些阿拉伯经济体资本外流的趋势,但是资本外流导致债务攀升。许多新兴经济体被迫举债以抵御经济放缓和抗击疫情的影响。当前,全球外债总额已达到300万亿美元,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疫情期间显著上升,许多阿拉伯国家公共债务大幅增长,本币贬值使债务利息负担增加,使得阿拉伯非产油国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相关性强

中国是几乎所有中东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世界最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是阿拉伯国家油气出口最大市场。同时,中国是阿拉伯国家油气、基建等领域主要投资来源地。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对阿拉伯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虽然疫情后中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其持续性有待观察。中国能否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尚不确定。以国际油价为例,中国石油需求增长放缓限制油价上涨趋势。虽然俄乌冲突导致石油供应吃紧,但2022年秋季起,欧佩克多次限产并未导致国际油价显著反弹。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面临的部分挑战属结构性。比如,中国人口萎缩带来的问题具有长期性。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长期放缓趋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隐忧,世界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有赖中国经济复苏。

中国对全球经济和阿拉伯经济的提振作用,受到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矛盾的限制。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下,全球分裂为若干地缘经济集团的风险正在逐渐显现。许多国家高筑贸易和投资壁垒,对国内产业提供补贴。尽管这种地缘政治裂痕尚未达到冷战时的程度,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仍在不断出现。比如,中美之间的科技战、美国的芯片法案等。美国开始对清洁能源产业提供补贴,限制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对中国科技巨头实施市场禁入。

大国恶性竞争导致地缘政治碎片化,国际政治权力格局正在遭受严重冲击。随着国际力量格局变化,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经济机构作用弱化。在中国斡旋下,伊朗和沙特实现和解,显示国际格局的变化。中东地区强国外交和战略上变得更加自信,也体现了这种变化。

石油出口国抗风险能力更强

油价是影响阿拉伯国家经济前景的重要变量。虽然油价走势不明朗,但海湾国家仍可获得投资收益,以弥补油价低迷造成的损失。目前,油价比俄乌冲突爆发时还低。欧洲已有能力摆脱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2023年欧洲油气供应已落实,但未来能否确保供应尚未可知。欧洲扩大从海湾国家的油气进口量,建设更多运输和仓储设施,将对后者是利好。

海湾产油国拥有可观的外汇储备和财政盈余,能够通过投资和福利政策缓解经济压力。科威特、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均已推出财政刺激计划,能够抵御油价下跌,维护社会稳定。

来自产油国的侨汇收入上升有利于缓解劳动力输出国的经济压力。埃及是输出劳工最多的阿拉伯国家。2021年侨汇收入达315亿美元,能够改善国内民生状况,增加外汇储备。侨汇占约旦国内生产总值的17%、黎巴嫩的14%、摩洛哥的7%

埃及、摩洛哥和突尼斯是世界旅游大国,旅游业严重依赖西方游客,特别是欧洲游客。在过去二十年中,中东和北非地区旅游业最大幅度的一次下滑,发生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这表明阿拉伯国家旅游业与西方国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阿拉伯国家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财政结构混合度不高,税基较低,所得税或增值税收入较低。阿拉伯国家开征消费税弊端较多,将会增加家庭支出,加剧社会不平等,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弱势群体受损最严重

全球经济低迷对阿拉伯国家的边缘、脆弱群体影响最严重。近年来财富分配模式的改善尚不足以扭转社会不平等。在过去的十年中,中东北非地区青年失业率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失业率上升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2.5倍。疫情暴发以来,阿拉伯国家失业率持续攀升。2021年阿拉伯非产油国失业率达11.4%,青年失业率达29.4%

粮食进口国承受压力

阿拉伯国家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俄乌冲突又导致小麦和化肥价格上涨。埃及、黎巴嫩和也门严重依赖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俄乌冲突延宕,粮食运输和供应面临更严峻的危机,这将导致阿拉伯国家受粮食不安全影响人口增加,导致外债继续攀升。埃及已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新协议,向后者举债。与国际金融机构签署的协议往往附加财经改革要求,政府支出将被削减,粮食和能源补贴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开支将受到限制。

海湾国家正在实施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经济改革,不再愿意向其他阿拉伯国家提供援助。沙特阿拉伯正在投入巨资建设未来新城、镜线城市等一批智能新城,这使其没有余力援助其他阿拉伯国家。期待它们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对阿拉伯兄弟国家解囊相助,已变得不现实。

结语

阿拉伯国家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油价和旅游业的低迷趋势和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投下阴影。在多重冲击之下,阿拉伯国家之间和内部的经济分化呈加剧趋势。产油国抗风险能力较高,但非产油国大多需要援助和举债,以度过资本流出、外汇枯竭和粮食不安全等危机。阿拉伯国家经济依附性很强,无力独自应对经济困境,其经济复苏与发展仍受制于诸多外部因素,向自主发展模式转型的进程困难重重。

(本简报仅提供参考译文,以作交流之用,文中陈述和观点不代表编译者和编译机构的立场。如需引用,请注明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