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上外中东研究所丁隆教授就加沙停火协议达成接受《解放日报》采访(见《解放日报》2025年1月17日第11版),全文如下:
加沙停火协议为何能此时达成
延宕15个月之久的新一轮巴以冲突,终于迎来停火曙光。
当地时间1月15日晚,以色列和哈马斯就加沙停火达成协议,协议第一阶段定于1月19日开始实施。
以色列总理府16日发表声明说,以安全内阁暂时不会召开会议表决加沙地带停火协议。
这是一份怎样的协议?为何能够达成?落实前景如何?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
协议有何内容
停火协议将分三个阶段实施。央视援引卡塔尔媒体,透露了更多细节。
第一阶段为期42天。主要包括三件事。
一是“放人”。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包括未成年人、女性(含女兵)、50岁以上男性、伤员及病患。作为交换,以色列将释放未确定数量的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巴勒斯坦人。舆论预计约有1000人。
二是“撤军”。以军将从加沙人口稠密地区撤离至加沙与以色列边界地区。以军将撤出加沙地带北部与南部之间的“内特扎里姆走廊”。以军还将逐步从加沙与埃及交界的“费城走廊”撤出,并在协议生效后不迟于第50天完全撤出。
三是“援助”。加沙流离失所民众可返回加沙北部家园,以方允许每天600辆运输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卡车进入加沙地带。以色列允许受伤的巴勒斯坦人离开加沙接受治疗,并将在第一阶段开始实施7天后开放加沙与埃及之间的拉法口岸。
协议生效后的第16天,双方开始就第二阶段进行谈判。
在协议第二阶段,哈马斯将释放所有剩余的存活被扣押人员,以换取以色列释放更多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将从加沙地带全面撤军。
在第三阶段,哈马斯和以色列将移交对方已死亡人员的遗骸,并开始实施为期三至五年的加沙重建计划。
丁隆表示,以方答应逐步放弃对“费城走廊”等战略要地的控制,较先前立场有很大进步。协议若顺利实施,局势将朝着全面和永久停火迈进。协议还包含重建等问题,如果加沙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那么国际社会也会对进一步推进两国方案抱有期待。
为何此时达成
外界注意到,这份协议的框架与美国总统拜登去年提出的停火计划并无太大区别。为何拖到现在才达成?
丁隆表示,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时机成熟。
哈马斯方面,它在战事中损失惨重,政治局领导人遭暗杀,人道主义灾难深重,再加上黎巴嫩、叙利亚、伊朗“抵抗之弧”力量受挫,处于孤立无援状态的哈马斯需要得到喘息。
如果说,哈马斯的停火逻辑相对简单,那么以色列的停火想法则显得复杂一些。
“多线出击”的以色列是占上风的一方,却答应从“费城走廊”等地撤出。这种看似妥协的做法引发以色列国内右翼不满。
但在丁隆看来,以色列不得不痛下决心,做出“撤军”决定,首先是因为国内对解决人质问题的呼声很高。其次也与美国两届政府共同施压有关。
迄今,以色列设定的三大目标(击溃哈马斯、解救被扣人员、确保加沙不再威胁以色列)一个都没有实现,唯一可能突破的就是“让人质回家”。
“以色列在加沙的战争,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丁隆说,越往下打越不会有什么成果。最近几个月加沙战况就是如此。而被扣人员则会在战争中越来越难幸存,解救人质的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此外,以色列背负的经济损失、政治损失、道义损失,也都到了一个临界点。它不可能无休止地打下去,早晚要停下来。
美国方面已走到新旧政府更迭的节点。拜登、特朗普连同卡塔尔、埃及等斡旋方共同促成协议。值得一提的是,协议实施时间是1月19日,这个时间选得很“艺术”——这让拜登积累了外交遗产,特朗普则可将其视作新任期的外交“开门红”。
落实前景如何
丁隆认为,停火得到落实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之前的黎以停火协议目前遵守得比较好。第二,哈马斯、以色列有比较明显的厌战情绪。第三,以方撤军后,以色列与哈马斯直接接触减少,协议被破坏的可能性会降低。第四,美国、埃及、卡塔尔等国际社会成员将实施有效监督保障措施,包括用红外检测设备监控人员行动等。“但最主要的是,双方停火的意愿是明确的,否则协议不可能达成。”
与此同时,鉴于协议包含三个阶段,中东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造成的“信任缺失”也令后续情况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不排除带来变数。
第一,哈马斯能否控制己方人员的行动,要打个问号。
第二,如果哈马斯有动作,以方会不会借机报复,也是个问题。历史上停火被破坏不乏先例。
第三,特朗普上台后,对以色列会采取何种支持政策,无人知晓。
第四,如果以色列在定居点等问题上触及巴方利益,或在3月斋月时发生冲突,也可能成为新一轮战争的导火索。
第五,一些具体事件也可能导致协议破产,例如人质交换等技术问题。
“总而言之,不确定性仍有不少,持谨慎乐观态度。”丁隆说。
中东往何处去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说,拜登政府正在向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府提交一份详细的路线图,以确保中东地区得到广泛支持的持久和平。
丁隆指出,拜登和特朗普目前围绕停火协议都在“争功”,但美国的身份,其实既是斡旋方,又是拱火方。美国对以色列在政治、军事、财政上的全方位援助,是巴以“这把火”灭不掉的重要原因。
展望2025年,中东局势整体上会呈现“降温中有热点”的态势。
目前,“抵抗之弧”陷入困境。以色列下一步的重点是直接针对伊朗,会借机再压伊朗一头。
对抗胡塞武装方面,以色列主要把任务“外包”给英国和美国,虽不排除以色列加大打击,但这是“难啃的骨头”,胡塞武装“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丁隆说,需要注意的是,巴以冲突延续时间之长、伤亡损失之大、人道主义灾难之深重、外溢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巴以冲突从来不是双方之间的冲突,巴勒斯坦问题作为根源性、基础性问题,牵动整个中东和全球的安全。
“停火协议虽达成,但只能说是临时性方案。15个月的冲突给世界敲响警钟,要致力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公正解决,仍要回到‘两国方案’这一全球共识上来。”
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