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上外中东研究所章远研究员在《欧洲侨报》发表评论文章《加沙停火后的治理难题出路何在?》,全文如下:
加沙停火后的治理难题出路何在?
持续了16个月的加沙危机是当代人类不堪回首的重大悲剧。没有民众愿意重新被动面临生灵涂炭的战火侵袭。加沙实现停火之后,地区的战后治理应该越快进行越好。干预主义大国提出的强制迁移,违反国际公认的主权和生存安全的人权基本要求。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提出的“巴人治巴”原则是加沙战后治理的核心。“巴人治巴”意味着巴勒斯坦事务应由人民自主决定,负责任的大国应一起反对中东的外部势力强制干预或强制主导加沙战后治理进程。
一、应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是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80年。世界秩序经历了将近80年的风雨考验,在当前愈加公开的领土野心家主导的地缘政治的复兴环境下,很可能处于剧烈变化重组的当口。但是,无论世界秩序如何变动,都不应该以牺牲弱者的幸福、牺牲人民的尊严为代价。
中国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主导加沙地带的治理。外部国家、外部军事力量违反巴勒斯坦人民意愿的强制迁移、军事占领都是对巴勒斯坦人民主权自主的剥夺,是对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的剥夺。
二、应强调和鼓励内部和解
就巴勒斯坦内部的权力纷争,中国方面的观点始终看重、鼓励、强调和推崇内部团结,相信通过协商达成内部和解、用一个声音说话才是坚强有力的国家能力的体现。对当前的巴勒斯坦而言,派系分裂会导致治理失败。2024年,在中国牵线搭桥下,巴各派在北京签署的《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正是为落实“两国方案”创造的巴勒斯坦内部条件。
用政治对话解决巴勒斯坦内部的治理力量分配,增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权威性同时提高治理能力,吸收借鉴优秀的他国治国理政,和平建设的积极经验,有助于巴勒斯坦的内部政治稳定,有利于实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对巴勒斯坦各领土的统一管辖。
三、坚持永久停火和“两国方案”是根本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出路
中国支持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轨道是以联合国“两国方案”为框架的。“巴人治巴”原则的实现,才能够真正有效推动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的长远目标,才能使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实现持久的和平共处。
四、中国倡导的“巴人治巴”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核心原则
中国是各国之间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是不同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在中东,中国是中东和平的建设者。当一些国家提出将加沙巴勒斯坦人强制迁移至邻国的背景下,中方强调“巴人治巴”更加显得珍贵。“巴人治巴”原则重申了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更不应被剥夺的生存权与自决权。对内,“巴人治巴”原则有利于增强巴勒斯坦民族认同感;对外,如果各方势力均尊重巴勒斯坦领土上的“巴人治巴”原则,则必然有助于降低中东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的风险。
在大国在中东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巴人治巴”原则既能捍卫巴勒斯坦人民权利,也是对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明确反对。战争给人民来带了痛苦记忆,反对战争应该成为动荡地区的官民共识。负责任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在国际社会的公共平台,协商形成更平衡的巴以问题解决方案。而任何方案,任何关于加沙未来的安排,必须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意愿,包括世界各国都应尊重和承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都属于巴勒斯坦领土。
秉持“巴人治巴”原则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应携手解决加沙战后治理必然面临的资金和援助不足等问题,否则,缺乏理性的治理方案和充足的治理资金都会导致治理的乏力,甚至恶化人道主义危机。
来源:欧洲侨报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