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强:“油价下跌背景下的沙特角色之争”,《中国石油报》
发布时间: 2014-12-10 浏览次数: 113

2014129日,中东研究所邹志强博士在《中国石油报》发表评论文章《油价下跌背景下的沙特角色之争》(见《中国石油报》2014129日第4),全文如下:

油价下跌背景下的沙特角色之争

1127日,欧佩克会议决定将产量维持3000万桶/日的配额上限。这使国际社会上有关美沙合谋制裁俄罗斯,以及沙特阿拉伯采取“挤出策略”的猜测甚嚣尘上。有关美沙合谋的猜测,是否有根据呢?

油价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的现实状况及市场对未来趋势的预期。不过就目前而言,沙特并不乏配合美国打压油价的政策动机。

首先,沙特一直有保持对油价相对控制权、维护和提升自身国际权力地位的战略需要。石油资源权力是沙特在国际体系中最为突出的权力资源与核心竞争力来源,也是沙特在国际社会发挥影响力和拥有较高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因此,沙特一直力争获取国际石油市场的相对主导权,以巩固和提升本国国际权力地位。

今年11月初沙特决定降低对美国市场的原油售价,同时提高对亚洲市场的原油售价,分析认为沙特的目的是应对美国本土油气产量增加、对中东石油需求下降的挑战,同时巩固其在美国能源市场的份额。沙特表现出的以价换量的政策意图,目的就是趁机提升其全球石油市场份额,这客观上也加剧了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

其次,沙特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的战略推动。沙特对外政策具有鲜明的温和亲西方的特点,十分重视与西方国家的利益和政策协调,特别是长期以来通过能源与安全上的紧密联系来保持与美国的准结盟及相互依存的特殊关系,石油美元机制上的利益捆绑也加深了沙特对美国的依赖。

因此,沙特对于美国这一战略盟友的政策需求总是给予积极回应,特别是在全球石油供应紧张的关键时期,沙特的石油政策大多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如1990年至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2002年至2003年委内瑞拉工人大罢工与伊拉克战争时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2011年利比亚危机时期等。因此,对于美国希望通过打压油价制裁俄罗斯的政策及其希望沙特给予配合的要求,沙特也不可能视而不见。

再次,沙特影响全球石油市场的能力和对油价下跌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强,这为其提供了较为宽裕的政策调整空间。一方面,虽然时过境迁,石油武器与石油价格战的历史难以重演,但沙特依然是全球最为关键、影响力独一无二的产油国。沙特依托自身庞大的石油储备与强大的生产能力,长期保持着200万桶/日甚至更多的剩余生产能力,占全球全部剩余生产能力的50%70%IMF指出,如有需要,沙特可在30天内将全球石油供应量提升2%(即200万桶),这是其他任何产油国联合起来也不具备的能力。

另一方面,不同于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很低,同时其财政平衡油价相对于大多数产油国也要低得多。沙特的财政预算是在十分保守的油价基础上制定的,这使其对油价下跌的承受能力要比其他产油国高得多。

鉴于沙特石油政策的温和、低调与谨慎特点,以及当前国际与地区局势的复杂性,其不会贸然改变所秉持的既定政策与形象,何况明确支持美国开展油价战也不完全符合沙特的国家利益。但当前国际形势的风云际会与战略盟友美国的要求,也使沙特看到了扩大石油市场份额、提升国际石油市场权力地位的机遇。因此,在不违背自身一贯政策的基础上对美国的政策和要求采取默许和暗中配合的态度,对沙特来说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来源:中国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