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彪就特朗普访问中东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25-05-18 浏览次数: 16

2025518,上外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少彪就特朗普访问中东接受《南方日报》采访(见《南方日报》2025518日第A05),全文如下:

特朗普中东行 几家欢喜几家愁?

513日至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先后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展开访问。其间,特朗普不仅与上述三国签署多个大单,还在沙特同叙利亚领导人会面、就伊核问题发表讲话。

分析指出,特朗普此次中东行,证明美国政府将中东国家与美国的经济、科技合作置于中东政策首位。这一规划能否成行?可能受到哪些因素干扰?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泠汐 吴彬彬

特朗普的生意经

新华社报道,自1月就任以来,特朗普一直试图在中东地区为美国拉投资,海湾国家被特朗普政府视为创收的重要来源。

特朗普访问中东三国前,美方官员曾表示,此行将与三国讨论投资和经贸合作等议题,预计将宣布达成多项协议。可见,谈生意是特朗普此次访问中东的主要任务。

从结果上看,特朗普此行可谓收获满满

中东行首日,特朗普获得沙特6000亿美元投资,其中包括近1420亿美元的美国史上最大军售订单。沙特王储还承诺,将推动把对美投资提高到1万亿美元。

次日,美国和卡塔尔签署了总值超过2435亿美元的多项协议,其中包括卡塔尔航空采购波音公司210架飞机、总值960亿美元的订单。白宫方面称,这些协议将产生价值至少1.2万亿美元的经济交流

在中东行的最后一站阿联酋,特朗普宣布美阿两国达成总额超200亿美元的协议。此外,两国还宣布将在能源、矿产资源、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对上述结果,特朗普显然十分满意。他称此行令人惊叹,为美国筹集了数万亿美元的投资

有媒体注意到,特朗普长期以来对中东国家特别是海湾地区国家情有独钟。特朗普此次中东行,是他开启第二任期后的首次出访。而在2016年,特朗普首任美国总统后,也把中东地区作为他首次出访的目的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分析,特朗普家族与中东关系密切,这是他重视中东外交的一大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当前正急于寻求外部资金支持,而海湾国家最能满足这一需求。

由于海湾国家在意识形态、制度体系上和美国不同,因此美国的自由派和海湾国家的关系比较紧张,美国国内也存在同这些国家限制交往的呼声。赵海认为,特朗普上任成为美国政府与海湾国家拉关系的契机。

赵海表示,从此次美国与中东三国签订的协议内容看,双方是各取所需:美国获得了海湾国家对美大规模投资的承诺,这有助于美国与海湾国家的安全关系更深度捆绑。而海湾国家花大价钱购买美国军火,可以理解为拉拢美国时提交的投名状保护费

赵海进一步指出,美国与海湾国家在油气资源出口上的潜在矛盾值得关注。对沙特、阿联酋等欧佩克+”成员来说,控制国际油价涨跌关乎国运。然而,近年来,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使得欧佩克+”对全球油气的定价权逐步丧失。

如果欧佩克+’近期通过减产抬高国际油价,对通胀高企且正发起关税战的美国而言无疑是双重夹击,通胀失控造成的政治冲击是特朗普政府无法承受的。因此,特朗普此次中东行的一大目标是要求海湾国家对继续增产给出承诺。赵海说,目前来看,沙特、阿联酋等欧佩克+’成员本月初起就同意加速增产,这可被视为给特朗普中东行提前送上的大礼包

重要盟友以色列遭冷落

特朗普中东行期间与海湾国家打得火热,但素来被视作美国重要盟友的以色列却似乎被刻意冷落,不在此次特朗普访问中东的行程中。

美以两国政府摩擦早有端倪。媒体报道,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决定与伊朗展开谈判,这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措手不及56日,特朗普政府宣布美方将停止轰炸胡塞武装,也未事先告知以色列。

还有分析称,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在一些政策上不合拍。例如,特朗普希望在加沙停火和被扣押人员获释方面取得进展,但以色列方面倾向于扩大在加沙的战事。

赵海表示,美以两国当前风行的外交政策确实出现背离,这导致两国之间协调困难。

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并不希望再卷入中东的任何冲突,但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了维持政权,只能不断煽动、扩大战争。如在伊朗问题上,内塔尼亚胡政府希望对伊朗进行直接打击,而不是通过谈判方式解决。这就从根本上同美国当前的中东政策对撞,从而产生分歧。赵海说。

赵海进一步表示,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之间的个人关系近期出现紧张,也可能是美以关系近期表现为疏离状态的一大原因。

据媒体报道,51日,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华尔兹突然离职。有分析称,华尔兹离职不仅是因为他被卷入群聊门泄密事件,还因为他在未获特朗普授权的情况下,与内塔尼亚胡就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进行密切协调,从而激怒了特朗普。8日更有消息传出,特朗普决定切断与内塔尼亚胡的直接联系,原因是特朗普认为内塔尼亚胡正在操纵他

赵海对此表示,华尔兹与内塔尼亚胡密聊,这不仅让特朗普感到自己的权威有所撼动,还让他担心内塔尼亚胡可能想要操纵美国外交政策,这对特朗普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美以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才如此紧张。

此次特朗普中东行撇开以色列,是否是美以两国关系下滑的信号?对此,受访专家给出否定看法。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少彪分析,尽管美以两国政府近期发生矛盾,但并不能说两国关系已经下降。特朗普中东行并未把以色列放入行程单内,可能是美国的一种策略,即在巴以冲突仍未结束、整个阿拉伯地区社会反以情绪依旧高涨的背景下,特朗普不想让美以关系成为一种干扰。

此次特朗普中东行经济色彩比较浓厚。特朗普政府是在通过故意淡化和以色列的关系来迎合阿拉伯民众,从而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这一做法也使得海湾国家政府同美国开展经贸合作时,不会遭受很大压力。文少彪说。

文少彪进一步表示,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关系不睦,对美以关系造成的影响也比较有限。美以两国仍然存在很多共同利益,例如在战后加沙重建等问题上,特朗普是无法绕开内塔尼亚胡的。因此,二人的关系不睦可能是暂时性的。

赵海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表示,美以当前的疏离状态,并不意味着两国在战略上分道扬镳,美以在战略上仍具备深厚的历史和现实连接。

赵海指出,在中东政策上,美国仍然非常依赖以色列,将该国作为中东地区的战略支柱。两国目前的分歧是短期战略目标上的差异造成的,中长期看,美国社会依旧亲以色列。

新版中东政策能否成行?

据媒体报道,特朗普在此次中东行期间,除同3个海湾国家签订大笔订单外,还就多个中东地区热点问题发表看法。

514日,特朗普与叙利亚政权领导人沙拉会面,这是美国总统和叙利亚政权领导人25年来的首次会晤。白宫方面表示,特朗普呼吁沙拉与美国合作,以阻止伊斯兰国卷土重来。此前一天,特朗普曾表示他将下令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

15日,特朗普在卡塔尔出席一场商业圆桌会议时表示,美国可以接管加沙,并将其打造为一个自由区。此前,特朗普曾多次提及接管加沙,然后由美国来发展加沙地带的经济。对此,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5日发表声明,重申加沙地带是巴勒斯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可以买卖的商品。

同一天,特朗普还就伊核问题表态。他表示,美伊围绕核协议条款愈发一致,不过没有做具体声明。特朗普同时强调,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

此外,特朗普还在中东行期间公开批评此前美西方政府在中东地区奉行的干涉主义。特朗普13日在沙特发表演讲时表示,所谓的国家建设者们摧毁的国家比他们建设的国家多得多。干预主义者干预的是他们自己都不了解的复杂社会。

上述表态勾勒出特朗普政府将奉行怎样的中东政策?与前几届美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有所不同?

赵海对此表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中东政策,与第一任期时的政策存在较强的延续性,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实现中东和解,即主要穆斯林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正常化,来保障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同时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事实上,拜登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也延续了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中东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拜登政府低估了哈马斯发起阿克萨洪水行动这一事件的严重性,导致原定进程被打断,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这导致很多和以色列有关的问题难以解决。赵海说。

赵海表示,特朗普2.0”时代的中东政策,较以往最主要的变化是将发展美国与海湾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置于首位,而将其他中东地区热点问题置于次要位置。

这意味着,美国希望借助同海湾国家做生意来拉拢这些国家进入美国掌控的安全体系,从而在将加沙问题等中东议题弃之一边的情况下,继续维持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对此,有批评指出,美国作为在加沙问题中对当事方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却忘记了加沙

特朗普说美国要接管加沙,这是在他访问3个海湾国家期间提到的。这说明特朗普认为加沙地带的重建是阿拉伯国家的事情,要这些国家自己出钱、出力。美国是不会掏钱重建加沙的,特朗普在这一点上表达得非常清楚。文少彪说。

文少彪指出,特朗普政府将中东国家与美国的经济、科技合作置于中东政策首位,在中东行过程中同多个海湾国家达成了数额巨大的协议。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协议需要在很长一段内实现,特别是部分协议内容不会在特朗普任期内兑现。这意味着,协议在未来可能存在很大变数。

文少彪表示,就海湾国家是否能同美国持续展开合作,外界存在质疑声音。原因在于,近年来能源价格持续走低,海湾国家正推动经济转型,而这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在此背景下,海湾国家是否有充足的资金对美国进行投资,或是购买美国的军火和商品,需要进一步关注。此外,伊核问题、巴以问题等不确定的地缘政治安全风险仍然存在,同时,恐怖主义隐患仍存,大国在中东的博弈不断加剧,这些问题都将干扰美国和海湾国家的经济安全合作。

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