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阿拉伯国家被惨痛现实唤醒”,《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 2025-09-16 浏览次数: 10

2025916,上外中东研究所丁隆教授在《环球时报》“环球圆桌对话”发表评论文章《阿拉伯国家被惨痛现实唤醒》(见《环球时报》2025916日第13),全文如下:

阿拉伯国家被惨痛现实唤醒

新一轮巴以冲突延宕已近两年,不仅停火遥遥无期,冲突还不断外溢蔓延。作为巴以冲突主要斡旋方的卡塔尔日前遭到以方空袭,战火延烧到海湾地区,共有6个阿拉伯国家在同日遭到以色列程度不等的跨境袭击。

巴以冲突的这次严重外溢后果极其严重,不仅卡塔尔主权遭到侵犯,国际法被践踏,加沙停火谈判也已宣告“临床死亡”。可以说,近期一系列恶性事件使阿拉伯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以军围攻加沙城,大幅升级军事行动,加沙已沦为人间炼狱。以方加快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建设,巴方领土正被大幅蚕食。

然而,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不都是坏信息。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和法国等西方国家发动的外交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第80届联合国大会开幕伊始,由法国、沙特、中国等40多个国家共提的巴以问题《纽约宣言》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联合国将于922日恢复举行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多国领导人将在会上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和国际法范畴内的斗争初见成效。

纵观阿以冲突史,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历经一系列艰难抉择方得以形成。五次中东战争血与火的洗礼,阿拉伯国家最终选择直面现实,选择和平,本世纪初阿拉伯国家一致批准“阿拉伯和平倡议”,决定以“两国方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然而,阿拉伯国家的重大让步并未换来和平,中东和平进程高开低走,双方重陷暴力循环,直至演变为此次波及整个中东的大范围冲突。

如今,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统一的阿拉伯立场已不复存在。阿拉伯国家因军事力量劣势和内部矛盾被以色列有机可乘,对和平的信仰被第三方利用。选择了和平道路的阿拉伯国家,正聚焦国内经济发展和转型,军事对抗不再是选项。无论和平道路能否走通,阿拉伯国家已别无选择。

面对深重的危机,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并未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仍展现了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责任担当。巴以冲突让阿拉伯国家看清更多地区和国际政治的真相,认识到团结自强的重要性,提高战略自主和盟伴多元化的呼声渐强。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亚伯拉罕进程”被打断,阿拉伯国家认识到美国提供的所谓“安全保护”不过是海市蜃楼,与美国结盟的意义遭到严重质疑。

毋庸讳言,在当前中东战火频仍之时,谈论巴以持久和平显得奢侈。当下决定巴以冲突延宕和外溢的底层逻辑,仍是以色列国内政治、军事实力和美国对其的纵容偏袒。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努力与巴以冲突的残酷现实脱节,其成果或许对以色列来说无关痛痒。然而,国际社会不应在残酷现实下被悲观情绪笼罩,而应看到随着近期形势快速变化,阿拉伯国家、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已积极行动起来,为寻求巴勒斯坦问题解决,投身政治、外交和国际法领域的斗争。这些努力正在重塑国际舆论,巴以问题上的是非观正被改变。巴勒斯坦问题重新回到国际聚光灯下,“两国方案”获得空前支持,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国家和人民汇成承认巴勒斯坦国、支持其建国事业的浩荡洪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关国家终将为滥用武力,肆意践踏主权、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的行为付出代价。

在历史长河中看,巴勒斯坦问题的大势正在被重塑。阿拉伯国家此时在多哈、纽约的集体发声,既是对历史不公的控诉,更是为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呐喊,今天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奔走呼号功不唐捐,终将为巴勒斯坦问题依据“两国方案”得到解决奠定基础。被巴以冲突惨痛现实唤醒的阿拉伯国家,也将进入“觉醒年代”。

来源:环球时报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