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教授就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访美接受《解放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25-11-12 浏览次数: 10

20251111日,上外中东研究所丁隆教授就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访美接受《解放日报》采访(见《解放日报》20251112日第7),全文如下:

从敌对到握手,叙美能走多近?

“闪电夺权”近一年后,叙利亚政权领导人沙拉当地时间10日到访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这是自1946年叙利亚独立以来,叙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分析指出,当下双方走近是基于短期利益,未来美叙关系的前景仍面临较多变数。

“首访”背后各有考量

自去年12月叙政局剧变、阿萨德政权被推翻后,沙拉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外交上展现灵活姿态。

自今年1月以来,沙拉已进行20次外交访问,包括今年9月前往纽约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10月访问俄罗斯与俄总统普京会晤等。

不过,舆论认为,此次与特朗普的会晤仍是迄今为止最引人注目的一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表示,此次访问是叙美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访问促成的背后,双方各有考量。

从叙方看,此访核心诉求是实现叙美关系的全面正常化,推进解除对叙制裁,缓解叙利亚当前严峻的经济困境与民生压力。访问标志着叙政权正式获得美国承认,为其拓展国际空间、巩固国际合法性起到重要作用。

丁隆指出,访问也标志着叙利亚新政权在外交上的巨大转向。叙前政权秉持反美立场,主要盟友是伊朗和俄罗斯。新政权则积极和西方国家、海湾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拉近关系,希望获得援助以助力叙利亚后续重建。

从美方看,接待沙拉来访是为因应叙利亚剧变后的新形势,美国已将其视作在中东维持霸权的重要“棋子”。美方还在推动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安全协议,为叙以关系正常化铺路。

重点谈安全和经济

根据叙美发布的声明,安全和经济是沙拉与特朗普会晤的重点议题。

安全层面,叙政权外交部门声明称,双方同意将继续落实今年3月叙政权与叙库尔德武装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力量所达成的协议,包括将其整合进国家军队。此外,美方重申支持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旨在促进地区稳定的安全协议。

丁隆指出,叙新政权立足未稳,巩固对国内的控制是首要任务。

目前,叙国内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东北部和南部地区均由大国或地区国家扶持的代理人势力控制。

双方可能还讨论了美国在叙加强军事存在的议题。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正准备在叙首都大马士革一座空军基地建立军事存在。叙政权外交部门称相关报道“不实”。

对此,丁隆认为,叙利亚境内目前已存在俄罗斯的空军和海军基地,恐怕不会轻易同意美方要求,避免再次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但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叙利亚可能会以此来换取援助和投资。

反恐合作也是双方讨论的主要事宜,叙政权已同意与美国合作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经济层面,全面解除美方制裁是沙拉此行的主要目标之一。

沙拉到访白宫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暂停根据“凯撒法案”对叙利亚实施的制裁,以支持叙利亚重建经济和对外交往。美国财政部也宣布,将今年5月特朗普颁布的免除对叙制裁的行政令再延长180天。

丁隆表示,解除制裁将为叙利亚经济、外贸和投资“松绑”,有助于吸引资金助力国家重建。不过,相关措施要落到实处仍需一段时间,部分措施还需得到美国国会批准。

据世界银行估计,叙利亚重建需要超过2000亿美元。

局势走向充满变数

此次美叙领导人会晤虽然标志着历史性的转变,但分析人士指出,双方“靠拢”基于短期利益,美叙关系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丁隆指出,叙利亚目前的政治和领土情况都带有“临时”和“过渡”的属性。如何解决领土、军队国家化、少数族裔等问题,未来建立世俗国家还是宗教国家,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美叙关系亦是如此。当下,美叙走近仍是基于利益的短期安排,而非长期的战略性关系。”丁隆说。不过,他指出,从叙利亚新政权的一系列外交动作中,能明显看出其有投靠西方的倾向。

从美方角度看,其对叙利亚政策也带有明显的“双标”色彩。一年前,沙拉仍被美方通缉,如今却成了白宫“座上宾”,“美方态度的180度转变完全出于利益考量,毫无原则可言

谈及未来叙局势走向,丁隆表示,叙利亚政权未能与恐怖主义彻底切割,为安全埋下隐患。在此情况下,美国和一些地区国家匆忙与新政权发展关系,或将带来复杂影响。

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